1952年,长者给益民食品厂生产的冷饮取名:光明,光明品牌从此诞生
另一边,中国乳业正悄然诞生。1956年,上海牛奶公司成立,益民食品厂的奶粉生产并入到牛奶公司。自此,上海牛奶公司一直生产着光明品牌的鲜奶、冷制品以及酸奶
那个时候,伊利还在大草原上养着奶牛,而蒙牛还没诞生
1998年,光明日均产酸奶量达70吨,伊利刚推出优酸乳,牛根生刚离开伊利,准备创立蒙牛
2002年光明上市的时候,年营收50.2亿,蒙牛和伊利分别有4.59亿和40.1亿,光明的营收比蒙牛和利伊利加起来还要多
2017年伊利和蒙牛的营收分别为680.58亿和601.56亿,而光明只有216.7亿
较新市值,伊利1705亿人民币,蒙牛1033亿港元,而光明乳业,连伊利的零头都达不到,121亿元人民币
昨日的行业老大,今日的行业小弟
上海,你看着光明不心疼吗?

光明的前身是食品厂,所以早期研发以及技术会优于内蒙的两家奶企,产品的创新也走在前端。常温酸奶以及希腊酸奶较早就是光明做起来的
而光明在定价上也很有民族情怀,管理层觉得自己是一个民族品牌,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所以有很多产品十几年来都没涨过价
2018年的时候,光明乳业业绩差得网民们都跪求它涨价
伊利、蒙牛诞生于内蒙古,整个企业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狂野和狼性,而光明诞生并扎根于上海,具有南方人独有的温文柔情
它们性格上的不同,在后来的策略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伊利和蒙牛都扎根于内蒙,原奶的产地,在这个遍布奶牛的地方,你要想的是如何把奶卖出去,把产区的东西卖到消费区
所以它们开始做起了常温奶,而光明依然选择低温奶
常温奶的保质期一般都有6个月以上,而且运输的时候不需要配套的冷链车,这种特性十分适合我国早期粗糙的供应链,而且早期国内大部分经销商的管理水平太低了,保质期短的低温奶对于它们来说,不是利润而是负担
常温奶这种既方便运输又低成本的产品自然收到了经销商的热爱,让他们能够轻易覆盖全国各地渠道,上至大城市商超,下至农村小卖部,无处不在,满足“每天一斤奶,强健中国人”的伟大目标
而光明做的是“短期生意”,低温酸奶、鲜奶。保质期短决定它只能固守华东及华南市场
而且从上游来说,虽然伊利、蒙牛大部分也是收奶,但毕竟base内蒙奶区,成本低廉。光明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奶来自上海及其周边的奶场,成本就要高得多
低温奶有个缺点就是销售半径,在A区建的奶场只能覆盖A区的消费。而常温奶就不同了,伊利和蒙牛在A区建的奶场,能够覆盖ABCDEFGHIJK区的消费,这就是差距
2009年,光明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是国内首款常温酸奶,也是当年的爆款,光明指望它能做到单品百亿
但是,随后,伊利和蒙牛带着它们的纯甄、安慕希到来,后面的故事就很简单粗暴了,安慕希成了百亿单品,莫斯利安从老大变成老三
伊利和蒙牛依赖早期的“狼性”策略渠道铺满全国,渠道就是它们的护城河。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一个牛逼的产品,而是布满天下的渠道。只要渠道有了,你生产什么都能迅速摆在消费者的眼前
做食品的达利,你说它的产品好吗?缺乏创新,采用后发策略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不妨碍它业绩的增长,为何?渠道铺得好啊
我党在几十年前就告诉午夜影院污污污,农村包围城市才能成功,某些企业怎么就不听呢?
在中国,先农村后城市,先低端再高端,总是屡试不爽,几乎百战百胜
小米如此、VIVO如此、OPPO也如此
很多结局都是在一开始就写好了的,之后再努力也很难改变这个结局

如果说结局一开始就写好了,那么由谁写,是不是就成了关键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往往都是一个人代表一个企业,而这个人不仅是企业的领航人,也是企业的灵魂人
万隆代表双汇、宗庆后代表娃哈哈、马云代表阿里、马化腾代表腾讯、贝索斯代表亚马逊。不知道是因为老年人不肯让位,还是因为年轻人的不成长,所以,无论怎样,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要始终坚持在一线。不过,也正是这样,一个企业有一个稳定的领导人对于它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光明这个企业里,灵魂人物总不能陪伴光明成长壮大,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会显得无能为力
1996年,王佳芬成为了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她1992年就加入光明乳业,在她执掌光明乳业的15年内,是光明发展较光明的十五年,同时也是她与外资斗智斗勇,对大股东——上海国资委失望的十五年
1992年,达能与光明成立合资企业,先共同投建鲜奶设备,结果达能却偷偷将鲜奶设备换成了常温奶设备。这个临时性的变动遭到了市场的报应,生产的常温奶在上海根本卖不动,不得己只要请求广州那边的帮忙销售,可是广东人也不认这个产品,几年下来始终没有打开市场
后来酸奶厂建成之后,达能却嫌弃光明定价太低,双方陷入冷战
1998年,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得知光明每天已经能做70吨酸奶的时候,惊呆了。然后他提出,将光明和达能合起来经营
但是王佳芬当时认为,达能连自己都经营不好,怎么能把光明交给它了,于是拒绝了达能
达能一直坚持的策略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不想失去光明,但是王佳芬为了保护民族品牌一直坚持到底,较终和达能分手
2000年的时候,光明筹备上市,嗅到味道的达能再一次跑了过来。王佳芬深知达能的嘴脸,内心已经不想再跟这个资本家有什么勾扯了。但是王佳芬虽然是董事长,可是她只是一个经营者,并没有话语权。那时候的达能,直接游说光明的大股东,上海实业,较后上海实业同意了达能的加入
达能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友好的合作者,90年代的时候如此,千禧年后也是如此
2003年,达能的中国地区总裁易门生上门拜访王佳芬,要求和光明成立合资公司。当时王佳芬并不同意,但是没关系,达能抓紧了光明的软肋就是,能拿主意的都不是经营层,而是大股东,在国企这两者的重合度太低了
于是达能照旧去找大股东,2004年,光明与达能达成新协议,允许达能增持光明乳业的股份,在2010年前不超过20%
2006年年底,达能转身就宣布跟蒙牛合作,结束了和光明乳业15年的“合作”,并且开始联手蒙牛对光明进行围剿
2007年,王佳芬卸任,留下一句苦涩的话:“光明是国有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的任命都需要按照规定执行。经历人生涯终有终结之日,此时是较合适的时机”

午夜影院污污污来看看三家奶企管理层的资料
潘刚,出生于产奶区内蒙,大学毕业就进了伊利一直到现在,伊利有今天的成就潘刚功不可没
牛根生,同样出生于产奶区内蒙,从经验丰富的伊利走出来,自立门户
濮韶华,温柔的浙江人,做水产的,如今光明的董事长,而2015年的董事长张崇建也不是业内人士,光明的高管一般都是委派居多
专业跟不专业,这样的差别,不用我多说了吧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唯独两点较实在,1、钱没到位;2、心里委屈
过去王佳芬的经验就告诉午夜影院污污污,在光明,经营者和股东是分开的,这样的分离会影响到经营的积极性
2004年,蒙牛的牛根生以1.35亿人民币跻身福布斯富豪榜,2006年年底,伊利的潘刚股权激烈接近2亿人民币,这样的收入在光明的管理层中,想都不敢想,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除了王佳芬之外,光明还有一位灵魂领导者,就是郭本恒。这位出生于1963年的人,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学院派
2007年,王佳芬里离开之后,郭本恒接替董事长一职,在职期间,除了生产出对抗达能的畅优酸奶,还有打造了爆款莫斯利安。2009年莫斯利安刚上市的时候,市场份额不到1%,到了2014年的时候上升到了11.9%
而且,在郭本恒在位期间,光明乳业的营收从2008年的82.06亿增长至2015年的203.85亿,增长148.4%,比蒙牛的134%还要高
就这样一个有望领导光明走向光明的人,2015年因为贪污锒铛入狱,受贿300多万
落马前一年,根据2014年年报显示,郭本恒年薪为138.8万元,甚至低于几位副总的薪酬,虽然通过股权激励持有54.35万股光明乳业股权,但是对比蒙牛的牛根生以及伊利的潘刚就完全没得比了
所以对于光明乳业的管理层来说,除了没权之外,还要没钱
4、结语
现在看市场动向,上海国企改革板块明显受市场追捧
午夜影院污污污也真心希望这次上海国企改革是来真的
毕竟,上海,你看着光明不心疼吗?

 东风鲜奶运输车
东风鲜奶运输车 25吨鲜奶运输专用车
25吨鲜奶运输专用车 3吨鲜牛奶冷藏罐
3吨鲜牛奶冷藏罐 5吨鲜奶冷藏罐
5吨鲜奶冷藏罐 28立方鲜牛奶运输罐
28立方鲜牛奶运输罐 20吨牛奶运输罐
20吨牛奶运输罐 转盘式挤奶机(厅)
转盘式挤奶机(厅) 并列式挤奶机(厅)
并列式挤奶机(厅) 牵引式TMR饲料搅拌机
牵引式TMR饲料搅拌机 固定式TMR饲料搅拌机
固定式TMR饲料搅拌机 牛颈枷
牛颈枷 牛卧床
牛卧床




















 豫公网安备41077102000103
豫公网安备41077102000103 豫ICP备14612066号
豫ICP备14612066号